心声感言 | 在寒山寺体悟禅悦法喜

时间:2024-01-21来源:寒山学院



2023年,经秋爽大和尚慈悲关怀,寺院常住精心安排,诸位法师悉心指导,志工团队全力护持。在五一、十一小长假及暑期都举办了相应的禅修营,周末也设有“一日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走入寒山寺,体验丛林规矩,学习禅修方法,感受念念清凉。我们节录出一些心声感言,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也欢迎曾在寒山寺有所思、有所得的你,来谈谈自己的所思所得。

(注:为便于阅读,文字略有删改编辑)

禅修感言

  入寺第一晚,先是寺院巡礼,然后到大雄宝殿安排早晚课的站位。正值中秋佳节,寒山寺还为全国各地的学员准备了月饼。最令人期待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寒山夜话。

  有人问,“这一期禅修营为啥叫心安处呢?有何出处?”法师娓娓道来。他说,大家来寺庙是来体验的,一定不要拘谨,要放松,畅所欲言。

  他说,人生如戏,平日里我们有太多的身份和角色,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等等,就好比拍照,有太多的滤镜或美颜。来到寺庙,我们需要“止观”——停下来观照内心,回归本真。

  何谓心安处?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对搏击风浪的人来说,可能家就是港湾;对工作狂人而言,职场或许才是心安之处。

  接着,法师讲了一段佛家公案:释迦牟尼的弟子央掘摩罗出家前,曾被其师教授升梵天秘法,需杀千人,以他们的手指来作成项链。他走火入魔,持刀杀至999人,还差1人即能升天。虽背负杀人狂魔的恶名,但母亲担心他的安危,有一天来看他。彼时他大喜过望,心想终要完成杀千人的目标。正要举刀时,定睛一看是自己生母,犹豫不决中最后一丝善念被激活。随后,佛陀化现在他面前,他再次兴奋,举刀狂追不舍,可他发现,无论他跑多快,却都无法追上。

  佛陀对他说:我并未奔跑,狂追不舍的,是你狂躁不动的心。央掘摩罗言下开悟,受佛陀教导,痛改前非。这就是观心的作用。

禅修感言

  4点15分起床,伴着鸡鸣,凌晨的寒山寺别有一番风味。5点开始早课,6点吃完早饭,就迎来了“心安处”禅修营的第一课。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佛陀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人的身体也是。色蕴由内色“眼耳鼻舌身”及对照的外色“色声香味触”集聚而成。受蕴,则是心领纳外境感觉,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蕴,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来,是为事物安一个形象和名称;行蕴,就是造作,分安静平和的善行和由贪嗔痴起的烦恼恶行。

  “五蕴无我”的对境是“我执”——这是世俗烦恼的根源。亲人间、朋友间、同事间、合作伙伴间,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立场,不同看法,如果只站在自身,陷入“我执”的陷阱,最后会导致冲突,矛盾。五蕴无我,也是要打破我执。

  《圆觉经》中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幻觉,你就不会执着,当我们离开幻觉,就能觉悟。佛法不离世间,需要我们从生活中不断领悟。

禅修感言

  下午的课程是禅修与禅坐,法师先让大家分享一下对“五蕴无我”的学习心得。然后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去拜佛?作为普通人,我们学佛的意义究竟在何处?

  众生拜佛,因为佛陀普渡众生,愿众生幸福,是众生倚靠处,和我们没冲突。佛法并不能让大家上天入地,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只是第一重。

  行住坐卧皆是禅,我们生活在尘世中,禅无处不在,在与家人、同事、合作伙伴的交流中,在财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碎中,并非高深莫测。

  当“我执”作祟时,琐事中难免有纷争、有矛盾。又该如何自处?要我们“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这才是一种高级的修行,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挖掘慈悲,哪怕是一点点,然后将其无限放大,达到“无我”境界。

  遇到龃龉和碰撞,“亏损和失败自取受”,从世俗情理上看,内心难免抗拒。但当我们打开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将菩提心挖掘出来,便可善良和慈悲,化开坚硬部分, “利益与胜利奉献他”,从而获得内心的富足。

禅修感言

  重温寒山寺的早晚课,虽然很多内容还未能诵记,但是诸位法师的唱诵旋律却很能打动人心。

  晚课后,我们抄《心经》祈福。法师说,我们在这里一起抄经,也是累世积累的善根和福报而成就的因缘。

  4点半起床,窗外小鸟叽叽喳喳,偶有鸡鸣,伴着晨钟开启一天的早课研修。

  6点早课结束后,在五观堂过堂吃早餐,仪式感满满,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吃完面,主动留下来和师兄们清洗碗筷。

  寺内处处皆有禅意,看到墙上用餐止语,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生是非。是啊!因说,因听,因传……起了人世间多少是非!止语真乃大境界。

  在清苦中,节制私欲,去除奢靡;在规律生活中,清净身心,元气充盈;在严守戒律中,防非止恶。

  佛家认为,人皆有佛性,在寺中,为众生祈愿,修一颗慈悲心。

禅修感言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沐浴着晨光上完早课,诵经的韵律越来越熟悉。

  昨天的课程,讲授《五停心观》,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念佛观。

  行住坐卧皆是禅,数息观对治散乱,通过参禅打坐等,修好定,才能拔除烦恼。不净观对治贪念,通过观想自己和他人污秽不净的现象,消除贪念的欲望。

  恰如寒山夜话时法师所言,学佛不‬是让你出家,也‮是不‬让你变得‮众与‬不同,高高在上。学佛就是做一个正常生活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人……

禅修感言

  明天就要进入寒山寺禅堂,进行一天的禅坐。内心既憧憬、喜悦,又有点担心,怕自己坚持不下来。这几天各位法师已多次提醒禅堂严格的规矩,比如止语、跑香、动作等,违规就会被打香板。

  晚课后接通知,明天改为抄经,今晚禅坐研习。10分钟跑香预热后,禅堂灯光关闭,开启禅坐。

  从轻松有余,到渐入佳境,再到大汗淋漓。从期待好奇,到双腿麻木,口渴难耐,汗水滴落面庞。从腿脚麻木到没有知觉,汗水浸透了衣裳,也曾有过动摇、想过放弃。当法师敲响引罄,房间重见“光明”,疼痛感仿佛瞬间消融,取而代之的是法喜满满,内心充盈。

  作为小白,观照内心,如同放电影一般,回望过去。从学生时代到10余年的工作生涯,生命中的那些师长,友人,至亲,客户们,一幕一幕,感慨万千,内心里虔诚感恩曾经的相遇。所谓因缘聚会,世间每一步都算数。有因必有果,谢谢师长的教诲,感谢友人的相助,感恩至亲的陪伴,感怀客户们的关爱和提携。

  感恩法师们及各位同行的师兄,一次禅坐,一次修心之旅,这是一个禅修俗人的唠叨旁白。

禅修感言

  谈谈这两天禅修研习的课程,有《童蒙止观》与《摩诃止观》,前者是小止观,后者是大止观。所谓止观,止就是停止妄想,去除杂念;观就是集中心思去观察达到觉悟。止观只是修行的起步。

  止观修法,分方便和正修两种。方便就是“预备役”,方便25小种归纳为五大科,比如具五缘,一缘持戒清净;二缘衣食具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吃饭穿衣都是问题,哪能有心思研修佛法,这是为何魏晋南北朝时期,修佛多王公贵族及文人雅士;三缘闲居静处,比如深山远谷,头陀兰若之处等,在当下,起码是要有个僻静的书房等;四缘息诸缘务,简言之就是停下工作和社交;五缘近善知识,就是老师引导和同行相修。

  看到这五缘,估计很多人已经觉得头皮发麻了。还有呵五欲,色、声、香、味、触等;弃五盖,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调五式,饮食、睡眠、身躯、呼吸、心念;行五法等。由此可见,术业有专攻,一招一式皆是长年累月的积累。

  凡人众生,如何与佛结缘呢?如果严格按上述条件,显然很难达到。早上我在寒山寺漫步,看到一段禅语,“只要具有正念正知,我们就可以修行”。各位法师反复讲,要将禅修智慧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禅修感言

  5天弹指一挥间,这么快就要结营了。难忘和不舍、回味和感叹交织在一起。脑海里回荡着寒山钟声和诵经声,从心经到大悲咒,从华严经到楞严经。大雄宝殿早晚课,虽没法唱诵自如,但其曲韵格调激发起生命的庄重,以及对众生的悲悯慈爱,让人难忘。

  念佛是谁?这一带有哲思的拷问,在禅堂打坐时,不经意地会沁入心底。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首次禅坐宛如电流激活内心,忏悔和感恩充盈心间,到第2次和3次,渐次收放,逐步领悟止语和安静的伟力。

  禅语中,也彰显着处世哲学。斋堂“不说、不听、不传、不生是非”,真乃警世良言。禅堂里,香板如影随形,有规矩才成方圆。一般人以为出家便是逍遥,其实,从三皈依,到五戒,到比丘、比丘尼戒,再到菩萨戒,能力越大,戒律越多,责任越大。

  4点30分,闻鸡起舞,非有坚强意志不能达到。抄经更能体悟到专注,沐手、敬香、行礼、开经偈、回向偈等,从内心的静,到身体的动,起恭敬心、珍重心,生出愉悦之感。

  生活中,哪怕是一件小事,若能如此专注和全情投入,又何尝不能增福慧、得福报呢?

  知、信、行、果合一,人生当勉励,勇猛自精进。寒山一别,他日再聚……

文图来源:寒山寺

编辑: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