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钟声

时间:2023-12-30来源:寒山学院

  古时为了报时,在城里往往建有钟楼和鼓楼,早晨敲钟,晚上击鼓,称为“晨钟暮鼓”。而佛门寺院则是早上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召集僧人上殿、诵经、起床、睡觉、吃饭和祈福,以钟为号,报时警世:“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寒山寺(老照片)

普天之下,寺庙钟声既远又长,估计当属姑苏寒山寺了。

  寒山寺的名声远扬始于唐代。寒山不是山而是个人,是一个著名的诗僧,他在孤灯古佛前苦苦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所谓禅诗。后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把寒山的诗当成白话诗的开端,远传日本、美国、英国,使他名扬四海。

  寒山寺原是始建于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唐时,寒山子来到了“妙利普明塔院”当主持,香火大盛,香客大增,遂改名为“寒山寺”。其历弥久而不衰的缘由,还在于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圆盒,蓬头笑面的寒山、拾得二人,契合了自唐朝以来江浙一带民间盛传的由原来的民间万回神,演变成主管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人生吉祥的“和合二仙”神的民间传说;清代,雍正皇帝更是御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拾得为“圆觉普度合圣”的“和合二圣”,成为人间和谐的典型。

  又因“唐钟冶炼超精,去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凌。”无论春雾秋霜,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时辰无差地传来“天下第一佛钟”的“嗡……嗡……”之声,洪亮的钟声传向城郭樵楼市廛荒村朱门蓬户斗室深巷,响彻半个苏州城,成为城乡方圆数十里人们生活的时间节律。

  但寒山寺的钟声何以既悠且久之遥遥一千二百七十年,又何以既悠且扬之绵绵至东瀛乃至欧美各地?这是历朝历代诗人们不遗余力、劳苦功高、功不可没、没完没了的题咏,推波助澜。其中最力者当属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个落第才子还乡途中夜宿枫桥,郁郁寡欢触景生情信口沾来的无心之举,谁想竟成了千古绝唱。这也在文学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此后以此为题的诗歌创作源远流长数不胜数,一是张继仅以短短28个字甚至生平简介都没留下而青史留名。

寒山寺

  再一个,因为寒山寺的另外一名高僧拾得曾经东渡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与寒山寺呼应的“拾得寺”。在日本,《枫桥夜泊》曾被当作一首小学必学必背的课文来教习讲授,寒山寺文化的传播影响颇广,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而源自于此半夜敲钟的习俗,民间称之为“分夜钟”,也叫“半夜钟”“定夜钟”,这其实是吴中一带寺院的习俗,并非寒山寺独有。很多唐朝诗人写过“半夜钟”:如白居易的“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于鹄的“遥听缑山半夜钟”,温庭筠的“无复松窗半夜钟”,许浑的“月照千山半夜钟”等等。清代雍正皇帝也有“湖烟淡罨迎人月,山寺遥传定夜钟”的诗句。继张继之后,宋代米芾也曾有诗证实这醒悟人心的一百零八杵,早就成为寒山寺的寺规了:“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虽然也是在宋代,阮景仲担任吴兴太守时,还曾经一度禁止夜半敲钟。而这,也都恰恰佐证了夜半钟声由来已久。

  铜钟声声,既是时间流逝的见证,也是身在异乡思故乡的缘由,还是出家人斩断俗根的手段。特别是每年的最后一天,寒山寺在夜间还会敲响108下钟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如此两遍,共108下,令人振聋发聩、澄思涤虑。“108”是我国传统的最吉祥最神秘的一个数字,《易经》中就把“九”列为第一卦。而9的12倍是108,把9的含义推向了极致。其寓意有三:一是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代称五天为一候),3个数字相加正好是108,回顾旧岁,迎接新春;二是表示对佛门108位长老的致敬致意;三是通常说一年中有108个烦恼,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之说,所以敲108下钟声,可除尽所有烦恼。

  和许多古寺一样,寒山寺也是命运多舛,先后五次被烧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口大钟也不知什么时候没了去向,成为千古之谜。明朝嘉靖年间,寒山寺曾经重新铸造过一口大钟,让寒山寺的钟声再度传出。后来的说法却有点莫衷一是:一说,明代化铜铸大钟铸炮,用来抵抗倭寇了(“遇倭变,销为炮”);一说,在明末流入日本了。康有为还煞有其事作诗“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证。寒山寺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清末时,日本有个山田寒山的,痴迷寒山和寒山寺,欲将此钟归还,四处探寻但终究无果。于是募捐集资,在日本明治38年(1906年)由小林诚等一批工匠精心铸成一对青铜钟,一口留在日本观山寺,一口送来苏州寒山寺。这口钟现位于大雄殿右侧,高约0.8米,口径约0.62米,上有模铸铭文《姑苏寒山寺钟铭》。在藏经楼南侧以夜半钟声名闻遐迩的钟楼,二楼悬有一口黑色的大铁钟,钟下供奉着地藏王菩萨的坐像。这口铁钟是清代江苏巡抚陈夔龙1906年重修寒山寺时亲自督造的,仿旧钟式样,高1.2米,直径约1.2米,重约2吨。

寒山寺(老照片)

千百年来,苏州寒山寺的钟声,曾使无数文人雅士为之魂牵梦绕,也是普通百姓的心向神往。

  1979年夏天,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藤尾昭先生来苏州观光旅游时,时任苏州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吴增璞陪同游览寒山寺。双方津津乐道地讲起了有关寒山、拾得流传于中日两国民间的轶闻趣事:日本的大阪和静冈等地都建有寒山拾得寺;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了寒山子的诗作和听钟声典仪;日本人在岁末有吃年夜饭,到寺院守岁,听108声钟声的传统,和中国旧时听钟声、除烦恼、求吉祥、保平安的习俗如出一辙......寒山寺听钟声的旅游项目的构想就此产生,还获得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国际旅行社苏州支社等的积极支持。

  1979年12月31日,藤尾昭率领首届“日本大阪府迎春团”等组成的“首批寒山寺除夕听钟团”90余日本友人远渡重洋,飞到苏州,聆听寒山寺新年钟声,名之为“听钟声,祈祷世界和平法会”。自苏州首届寒山寺新年听钟声活动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了40余届,每年都有数万以日本人为主的海内外游客来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

  1993年,性空和尚首举倡议,监院秋爽法师鼎力协助,修筑寒山别院。现在进了寒山别院,首先看到的是挂有“华夏第一法钟”的大钟楼——梵音阁。

寒山寺

  2003年,武汉的重工螺旋桨工厂接到了一张特殊的订单,一位富商想圆一个梦想,要为故乡苏州寒山寺铸造一口大钟。2005年“仿唐青铜大钟”铸造完成。大钟重达108吨,高为8.5米,钟底直径5.188米,浩大、厚重、秀美,钟顶铸有龙生九子之一的“蒲牢”,钟底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钟体上铸七万余字的《大乘妙法莲华经》一部,一字不漏、一字不错、一字不损,令人叹为观止。“蒲牢”钟纽上方的吊环就套在一根木方上,钟架由四根圆木柱支撑,与钟楼的建筑并无直接关联。当年,是先将巨钟安置在钟楼所在位置,再在它之上,修建了全世界最大的红木钟楼建筑——梵音阁。

  2008年12月31日,这口被誉为“华夏第一法钟”的“世界上最大的佛钟”首次敲响。寒山寺新年听钟声活动已成为我国旅游界开拓最早、从未间断、影响深远的特殊旅游项目,也成为苏州节日里的重要元素符号。这悠远的钟声传递着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幸福的追求与向往。

原创:倪熊

编辑:昌通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